【親子天下報導】交換學生計畫:向真實世界學習,培養國際素養
原報導出處: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5088
「多變、不確定、複雜、混沌不明」的時代,要培養孩子哪些能力,才能面對這難以預測的未來?讓孩子赴美就讀在地高中一年,與寄宿家庭生活,不僅是為了提升國際素養和視野,更讓他們深刻參與真實世界,跳脫課本與教室,訓練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年沈浸式環境,培養思考力與自我發聲
GOSTUDY 承辦國小至研究所出國學習學生超過一萬五千人,全球合作學校高達五千多所,談起近年積極推動高中生交換計畫的緣由,「在教育現場二十年我們看到太多的無奈,」資深業務經理 James 表示,學生與家長們往往覺得缺乏有保障的出路、令人安心的專業,或者根本對想做的、能做的事毫無頭緒。
反觀美國高中下午三點放學,課後有各種社團活動,還有從縫紉、木工到各項技能等高達五十多門選修科目讓學生深度發展個人興趣與技能,並透過「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上課方式,鼓勵學生勇於發聲,獨立思考,成為一個走出高中校門後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歸究癥結點,在於高中時期塞滿制式課程與補習讓學生失去思考能力,時數少得可憐的社團活動亦無法有效發散個人興趣,漸漸忘卻童年夢想的初心。交換生計畫提供國三至高三學生一個沈浸式環境與一年時間探索自我,發展專長與興趣。
從寄宿家庭到心理諮商,支持孩子探索學習
寒暑假送出國參加海外夏令營,平時課後補習英語,這些費用林林總總加起來,不妨考慮參與交換生計畫,因為即便全美語學習,也不如24小時與母語者講英文的沈浸式環境更有效益。無論還不知自身興趣與專長,或個人性向非常明確,但台灣學校無法予支持,都很適合交換生計畫。
交換生計畫不只將學生送出國去讀書,「送出去後才是我們工作的起點,」James 說,該計畫結合學校與住宿家庭,住宿家庭不是宿舍也不是旅館,學生也要分攤家事,讓學生體驗真正的美國生活。每名學生都有離住宿家庭四十分鐘車程,24小時電話連絡,退休或曾擔任高中教師的區域輔導員(Regional Consultant)進行每月訪視及撰寫報告,校方會視學生需求指派專人課業輔導,GOSTUDY 顧問更與學生加 LINE 給予母語溝通支持,加上住宿家庭 HOME 媽 HOME 爸的關懷照顧…,層層守護滴水不漏,為的是讓學生與家長安心。此外學生心理健康也是關懷重點,聘請有執照心理諮商師協助轉化負面經驗。
讓孩子成為真實世界的思考者 一年後的改變故事
住宿家庭問週末想去哪裡,回答「配合大家」竟讓 Home 爸生氣,覺得很不負責任?學校合唱團音樂劇分配角色,連當一棵樹都要認真爭取?東西方生活型態與價值觀差異形成衝擊,James 直言這一年未必是極度舒適的環境,卻能讓學生找到自信,建立責任感。
佳馨(化名)不喜歡歷史課,覺得只有老師唱獨角戲很無趣,美國高中歷史課上,老師花十五分鐘解釋南北戰爭起因後,便詢問班上每個同學的想法,包括唯一的外國學生佳馨,同學們紛紛看向她,想知道外國人如何看待南北戰爭,老師以 Interesting、impressive 讚許,培養她思考及發表意見的自信。
從交換生計畫回台後,婉諭(化名)飯後會主動要求幫忙洗碗,讓媽媽感動落淚,James 建議家長不要只在意課程帶來的結果(雖然一年後多益平均進步二百分,還有超豐富學習歷程檔案紅利),應著眼於「孩子身上的改變」,對於子女的改變要有信心,無論日後是否接軌海外教育,交換生計畫都將成為引領孩子成長的一份禮物,但送禮要趁早,最好是國三與高一,因為高中三年瞬間即逝。